文:David Cranshaw
Mask的二十五周年在去年的尾聲圓滿結束了,就在我們更加期待Mask三十周年的時候,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個超經典的本土Hip Hop團體吧!
1994年為了可口可樂盃的比賽,小黑老師與幾個跳舞的朋友組成了舞團Mask。從無到有,小黑老師一路走來,見證了台灣街舞圈的興衰;而Mask也在其中載浮載沉,歷經曲折與變革。
小黑老師的英文名字Way,源於老師自己喜歡思考、想事情的個性。本次專訪,我們邀請到身為Mask大家長的小黑老師;帶著豐富的知識涵養以及Mask一貫對於跳舞的堅持,老師和我們分享了許多發人深省的思考。
Mask二十五周年大合照。
(取自小黑老師)
We just do it, do it, do it, do it, do it, do it, do it, do it!
一如底特律的Hip Hop代表團體Slum Village,在歌曲〈Conant Garden〉中重複喊著「We don’t quit!We just do it!」,在相近時間成團於台灣的經典舞團Mask,也正在做著同樣的事。
超越眾人的口舌與目光,Mask用著舞蹈訴說自己的故事。1994年,第一代的Mask誕生了,為了可口可樂盃的比賽,小黑老師與幾個跳舞的朋友組成了舞團Mask。當時,老師們是以特定比賽為目標,征戰過大大小小的街舞比賽,也闖出了Mask的名號。
1999年時,小黑老師、東剛老師、毛毛老師,以及一些學生重組了Mask。相較於第一代時以比賽為目標,重組過後的Mask以跳舞為事業,老師們開了教室,也定期為一些比賽準備。此時,Mask也深受台灣另一經典舞團Popcorn的幫助。
然而,在2003年至2006年間,Mask陷入了消沉,許多團員因為現實生活的考量漸漸轉移了生活重心。二代的Mask在當時雖然在街舞圈並沒有太大的追求,但團裡熱愛跳舞的老師們,仍然堅持在閒暇時間,繼續以Mr. Underground為名,專注在純粹的跳舞上。
Mask與Underground Family自2012年起,
開始舉辦UnderBridge系列活動,推廣好音樂以及舞者間的分享、交流。
(取自Underbridge Present臉書)
今日我們所看到的Mask,主要是在2014年將Mr.和Ms. Underground的成員整合以後所形成的,之後的Mask漸漸融合出獨有的舞蹈風味;小黑老師自己,也走出屬於自己的way道。
回到初衷
談起老師喜歡上跳舞的原因,也許就是出於好奇。
小的時候因為父母忙於工作,老師的阿姨開始擔起照顧他的角色。因為阿姨平時喜歡和朋友們到舞廳去跳舞,小黑老師總是跟著、看著,只覺得他們跳舞的樣子好帥,就此喜歡上跳舞。
回想起來,雖然當時並不知道什麼是街舞,也未曾想過要成為舞者,但也就是那種喜歡跳舞的純粹,讓老師很喜歡和這些「好動」的朋友們待在一起。直到現在成為老師,這份純粹也一直支持著他。
(取自Underbridge Present臉書)
也正是在這期間,老師開始接觸到Madonna、Michael Jackson、Janet Jackson、MC Hammer、Bobby Brown等人的流行音樂作品,開始喜歡在他們錄像作品中出現的舞者老師。對老師而言,即使已經到了2020的今天,他還是很喜歡跳舞本來的樣子,雖然這常常令他覺得自己被貼上old school的標籤。
「貼標籤」是一種常見的商業宣傳手法。因為標籤化的結果,可以讓大家更快速地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;然而,商業發展所造成的現象是真的能夠表現出事物的本質嗎?
攝影/北區舞展(取自小黑老師)
有心插柳柳橙汁
老師以西洋流行音樂才子Bruno Mars為例,藉由衣著及曲風上充分展現old school風味達成商業上的成功,Bruno Mars確實隨著專輯大賣而引領世界潮流。而這樣的潮流,也一直在推進著音樂和跳舞的發展。
音樂和跳舞作為一種藝術呈現,在今日社會早已流行於世界各地,形成文化現象。但是,多數人僅僅是喜歡它們在流行上的表象與附加價值,對於背後隱含的old school精神仍舊是一無所知。
「藝術不是在催眠,是要我們去理解、欣賞,
所以做什麼事情前都要先理解,不要被時代所催眠了。」
- 小黑老師
攝影/劉玨妤
商業有它自己的模樣與魅力,但很多時候它仍舊與文化之間隔了一層面紗。大眾其實很容易被表象迷惑,尤其是在復古風氣當道的今日。
大眾對於商業的反應往往比較熱烈,透過文化包裝推行的商業行為,又更能引起共鳴。與它相伴而來的,卻時常是一種把「一杯乾淨清澈的水變成柳橙汁」的現象:過度的包裝,只是扭曲了文化原本的樣子。
回到Hip Hop文化推行的身上,「很多人認為我們成功了,我們把地下文化變成潮流,但是Hip Hop真的有變成潮流嗎?」當大家迷戀著時下流行、當紅的饒舌歌手和節目時,大家口中所說的Hip Hop還會是原本地下文化中所指稱的那個Hip Hop嗎?
(取自小黑老師)
「我們為了迎合大眾改變了Hip Hop,讓它成為大眾喜歡的樣子,
那它還會是你那個原本喜歡的樣子嗎?」
- 小黑老師
至於與膚淺的流行文化抗衡,老師則認為,教育也可以是最合適的辦法。
教育是可以也很商業的,只要願意從自己的生活做起就行。把自己的所作所為都作為文化推廣的一部份,從穿著、知識背景,到對歌曲的品味,讓人們好奇它們的來歷,不由自主地想要知道。
這些最外顯的表象,實際上就很符合商業活動的速食,卻也同時是小黑老師的堅持。從自己做起、做好,做到讓大家產生興趣,就能找到方法讓自己的理念傳遞出去。
攝影/劉玨妤
Keep your friends close and your enemies closer.
在本次專訪中,小黑老師對於台灣舞者最深的感觸是,不要去排斥陌生的東西。像是他就一直嘗試去了解,去詢問專精在Vogue風格的小倩老師,為什麼Vogue這個舞風會叫做Vogue?為什麼會產生這些動作?為什麼要這樣摔?為什麼走路的時候一定要這個樣子?
攝影/CowB(取自小黑老師)
「因為自己沒有學過,所以這些東西都太另一個境界,太酷了」,老師說。就像是當初他在Marjory和Brian Green等House舞者身上獲得很大的啟發,唯有透過不自我設限的學習,才能讓自己與時俱進,不與時代脫節。如果覺得知識不夠,則應該要多去學習、去接觸、去嘗試。
如果要說真的不喜歡什麼,也一定是因為自己先理解了,知道自己哪裡不喜歡,而不是當作自己做不到的藉口。當然,如果嘗試的夠多,理解的也夠深,所學到的新想法就會融入到自己的舞蹈裡,讓自己越來越能跳出屬於自己的味道。
攝影/CowB(取自小黑老師)
就像是當小姬老師來上老師的Hip Hop課程時,讓老師自己學到了更多東西。在台灣推廣Dancehall多年的小姬老師,至今仍然持續精進,跳舞也非常有自己的味道。不過,這反而讓小姬老師感到內疚,覺得總是沒有展現出Hip Hop的原汁原味,也不太尊重在前面教課的老師。
小黑老師卻覺得這樣很酷:因為小姬老師能在理解上課內容之後,用自己的方式在同樣一套routine上讓老師看見更多的可能性。老師很開心,也很謝謝她能夠勇於做自己,用自己的方式跳舞、生活。
攝影/Spin(取自小黑老師)
尾聲:是跳舞,我只放了跳舞!
理解,也許總與不理解就在一線之間;但要達到真正理解「跳舞」,我們還得要付出更多更多才行。
從紐約回來以後,老師彷彿變得更peace了。當他見到紐約人的日常生活,當他見到被其他街舞人奉為是「知識」的東西在紐約人的生活裡真情流露,「那個才是我要的,我在這裡得到的是真的日常生活」,老師說。
(取自小黑老師)
「變peace是因為我慢下來,
想要大家多聽、多看到更多音樂的細節,
讓觀眾更有空間跟時間去理解跳舞與音樂間的關係。」
- 小黑老師
實際上,我們都只是在做人家日常生活上的事,我們又為什麼這麼樣地喜歡?是真的喜歡嗎?還是只是喜歡它帶來的附加利益?
當我們回過頭,來看看這一次的二十五周年紀念活動,「大家還是好喜歡聚在一起的感覺,而且也都還是很喜歡欣賞彼此的舞蹈」。言談間掩飾不住老師內心的激動,而這份激動,就像手繪的電影看板那般真實且細膩。
它的線條,它的紙觸,它的景深與動感,它的明暗與構圖,又像是Mask一路走來用舞蹈在所有舞台上的正面對決。在二十五周年這一天的美好,彷彿將小黑老師帶回到了從前單純的跳舞時光......
Mask團員合影。
左起:小Gam、阿吉、小虎、小筑、阿祥、亨利、康爽、小黑。
(取自小黑老師)
「Mask想做的是這個東西,真的是用跳的,
不是音效,不是剪接,不是一個很大的舞台去證明什麼,
而是跳舞,真的跳舞。」
- 小黑老師
請繼續閱讀:
Comments